English

伴侣动物不仅是“伴儿”

1999-10-28 来源:生活时报 闵红 赵婷 我有话说

虽然中国的敬老节刚刚过去,但老年问题仍无法回避,而在老年人群体中,老年期精神障碍如痴呆、抑郁等为数不少。到2000年,我国不少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将接近或超过10%,如此算来,在2000年我国至少有几百万的老人存在着精神障碍。

暮年的生活会出现许多变化,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持与社会的交往。社交活动可减轻孤独感,增加生活情趣,为日常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源。

伴侣动物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平添一个关注的焦点,使他们去关心宠物的种种需要。宠物需要给予饮食,有的还要每天带着去散步。因此,平时活动很少的老人有了一个关心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对他的关心又是那样积极响应,感激备至。遛狗的同时也增加老人与他人交际的机会,从而可减轻孤独感。此外,少量的运动对老人的总体健康也有利。

在配偶去世后接着饲养死者留下的伴侣动物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时,宠物便成了连接存者与逝者之间的纽带,起着重要的精神依赖作用。同时,宠物也有助于调整存者的生活内容,使他感到每天有责任去关怀宠物,而宠物欣然接受这种关爱又反过来给他以满足。这一切都有利于存者在感受丧失亲人之痛苦的同时与宠物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据报道,拥有伴侣动物的老人在心脏病发作时的幸存可能性要大于没有伴侣动物的老人。此外,科学实验也证明,抚摸伴侣动物可降低人的血压。这两则信息说明饲养宠物有利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最近有消息说,去医院看病的老人中比不饲养宠物的人多。在生活中经历过一些不幸事件(例如配偶或亲朋好友的死亡及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等)的老人中,这一点尤其明显。

在疾病治疗方面,宠物可帮助慢性疾病和残疾人的康复,也可协助养老院的服务。在国外,已在老人中心开展利用伴侣动物协助治疗的项目,最经常采用的是小型动物,尤其是犬。这些治疗项目的主要成果是改善了生活质量。而在香港,1997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IFAW)率先推出“狗医生”献爱心活动。每个周末,基金会组织伴侣动物主人携犬去指定医院探望病人,给病人带去温暖和问候。此举大大改善医疗效果,提高痊愈率,深受病人欢迎。

总之,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了一份永恒的关爱,一份难以表白的支持。老人与宠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支持和关怀,绵绵不绝,忠贞不渝;双方都成为对方倾注爱心的对象,并且都获得对方毫无保留的回报。在生活的压力变得不堪承受时,这种关爱就成了鼓励的源泉。在老人的生活环境出现重大变故时,伴侣动物就成为他们生命的助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